调研报告:中国“降成本”取得成效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 赵建华)智囊机构22日在北京发布的调研报告说,过去三年中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工作取得成效,企业减负的获得感增强。

资料图:工业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
资料图:工业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赵强 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2日发布降成本与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降成本”调研报告以及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发布之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今年派员到19个省份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展开线上问卷调查。线上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12175份。

  报告说,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推动下,多数企业税负明显下降。2018年减税降费措施全年减负约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预计达到2万亿元。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多数企业对减税政策的获得感较高。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都逐年下降。企业增值税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下降。

  报告介绍,企业融资规模不断上升,短期贷款利率持续下降,长期贷款利率不断上升。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最高,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相对较低。大型企业在信贷市场中更具有议价能力,因而能够获得低利率;微型企业受惠于普惠金融政策,也能够以较低利率获得银行贷款。实地调研发现,广东、山西等多地采取了多种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企业杠杆率基本稳定。

  报告说,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情况的总体评价向好,近年来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整体而言,企业对市场准入方面的评价较好,超过99.39%的企业认为,不存在超出制度合理范围的准入性障碍。

  与此同时,企业人工成本、物流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增速明显回落。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从总样本来看,过去3年实体经济企业的户均原材料成本年均增速为17.68%。

  调查问卷表明,2016年到2018年,企业平均研发人员的数量年均增长10.78%。三年来,企业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分别为9.39万元、10.61万元和12.19万元,薪酬年均涨幅为14.91%。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分析,企业的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用能用地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人工、物流、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仍然保持上升态势,政府无法直接干预、使其下降,应靠更加彻底的要素市场化改革来解决。下一步应该通过政府创新,引导、推动企业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附加值,从根本上化解成本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