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穷渔花子村”变身“美丽乡村” 渔民上岸“卖风景”

中国新闻网


图为昔日贫瘠落后小渔村变成了美丽乡村。 崔佳明 摄

  (长江经济带沿线行)扬州“穷渔花子村”变身“美丽乡村” 渔民上岸“卖风景”

  中新网扬州8月10日电 (记者 崔佳明)10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扬州沿湖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刘德宝告诉记者,该村420户渔民已经全部上岸定居,1588名渔民上岸“卖风景”。

  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过去,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渔花子"村,外界有两句顺口溜形容沿湖村—“鱼死了闭不起眼,渔民挣钱用不到晚”“呆男不娶渔家女,傻女也不嫁渔家汉”,沿湖村可以说是当地经济基础最薄弱、地理位置最偏僻的“穷村”。200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6000元。

  “过去‘渔’就是沿湖村的穷根,但致富的方子偏偏也还是从这个‘渔’字里来的。”刘德宝说。那时候,邵伯湖里插满了围养鱼虾的竿子和渔网,渔民吃喝拉撒全在船上,养的鸡鸭鹅也在船边漂浮的草堆上落脚。不能正常用水用电还是小事,子女教育、就医更是大问题。从2007年起,沿湖村启动实施了填塘整地和渔民上岸定居工程,一部分渔民住进了统一规划下的“新渔小区”,每户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超过40平方米。

图为沿湖村打造渔文化乐园。 崔佳明 摄
图为沿湖村打造渔文化乐园。 崔佳明 摄

  近年来,沿湖村抢抓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机遇,做足“水文章”,唱响“渔光曲”,逐步实现了从传统一产到一、三产融合、从捕鱼卖鱼到“卖旅游”的转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渔家乐、水上船家、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渔村文化、渔事渔节活动快速发展起来。村集体收入和渔民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3.5万元和0.5万元发展到2017年的120万元和2.85万元。

  刘德宝还告诉记者,现在该村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渔网,用互联网拓展致富路。尤其本村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毕业后返乡,把渔村民宿、土特产搬上了微信、淘宝和各种团购网站,互联网营销全面启动。沿湖村旅游特产芡实、野生菱米和清水鱼圆、美味虾饼、鱼肉水饺、菱秧包子以及邵伯湖鱼、虾、蟹等都在网上叫卖起来,游客动动手指,吃、住、行、购全部轻松搞定。

  如今走在沿湖村,一排排二层楼房沿水泥路而建,家家户户门前有院,昔日贫瘠落后小渔村变成了美丽乡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