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军运会中外媒体记者应“知音之约”探访人文汉阳

中国新闻网


图为,中外媒体探访汉阳 刘晶晶 摄

  中新网武汉10月20日电 (刘晶晶 徐金波)数十位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中外媒体记者,20日“知音之约”齐聚武汉市汉阳区。他们走访了古琴台、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等风景名胜之地,被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吸引。

图为,中外媒体探访汉阳 刘晶晶 摄
图为,中外媒体探访汉阳 刘晶晶 摄

  千古知音文化连通天下

  采访首站,媒体记者们来到了古琴台,领略流传千古的知音文化。古琴台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是为纪念两千年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而修建。进入景区,知音花艺协会带来的唯美花艺表演映入眼帘,花艺师们通过插画作品《凤舞知音》,生动传达了武汉会四海知音的盛情。

  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解说,媒体记者们迅速被古琴台的历史文化气息所感染,大家纷纷在琴台碑、沧浪亭、知音亭等景点拍照打卡。现场还聆听了武汉古琴研究会的琴师演奏的《流水》等古曲。

  “来到汉阳,就是知音!”武汉市汉阳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知音故里”,该区以知音情怀广纳天下英才,以知音之名热迎各路宾客。同时,积极推进“知音文化”IP重塑赋能计划,组织策划了2019知音国际文化节、知音城市讲解计划、硅谷摄影师探秘文脉汉阳等一系列活动,并利用多种传播形式,持续捂热知音文化土壤、赋能知音文化品牌,以知音为媒助推文化事业振兴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中外媒体探访汉阳 刘晶晶 摄
图为,中外媒体探访汉阳 刘晶晶 摄

  百年“汉阳造”焕发工业荣光

  离开古琴台,媒体记者们抵达月湖桥畔的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百年“汉阳造”所代表的中国近代工业荣光。

  这是目前中国第一家综合性工业博物馆,也是唯一反映张之洞与汉阳造的专题馆。展馆外,葱郁的草坪上矗立着十多个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数是上世纪50年代汉阳铁厂曾使用过的,机体上的斑斑锈迹记录着过往的岁月,述说着中国近代和卢森堡进行钢铁产业交流的历史。

  进入展馆,现代化的科技展示手段和琳琅满目的展品立刻带领大家回到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展览主题为崛起之路,反映了张之洞督鄂18年促进大武汉崛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整个展览以张之洞在湖北武汉的主要建树和成就为主,围绕张之洞在武汉——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修铁路等主要业绩进行展示。

  距离博物馆不远处,是汉阳区另一个工业文化遗产再生利用的样板间——汉阳造文化创意园,这里也是国家级的广告创意产业园。上世纪90年代,曾驰名全国的武汉鹦鹉磁带厂一度沉寂,变成了“年轻”的工业遗存,随着老厂房被重新设计改建,老厂重获新生,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发展成为集广告创意、影视制作、新媒体新技术等为一体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企业从22家发展至350余家,年产值逾15亿元。

  据介绍,汉阳区高度重视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结合区情实际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积极盘活工业遗存,实现由工业重镇向文化旅游特色城区的华丽转变。

  精彩非遗文化展现人文风情

  最后一站,媒体记者们来到了江欣苑社区——高龙博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该传承园是集保护、生产、展示、销售、研究、推广、学艺、传承、体验、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传承园内建有百工坊、汉绣博物馆和高龙博物馆。百工坊免费为高龙、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黄梅挑花等5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厅和工作室。汉绣博物馆收集展示精品汉绣藏品近千幅。高龙博物馆展厅不仅向观众展示了高龙的起源和传说,还生动还原了高龙制作的场景和高龙开光祈福盛况。

  媒体记者们走进各位非遗大师的工作室,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大师汉阳刘泥巴工作室,大家观赏了湖北民间手工艺第一人刘国瑞的现场剪纸艺术,刘国瑞是全世界唯一掌握圆木微缩技艺的手工匠人,他的剪纸细腻耐看,选材讲究,三稿才定稿,并创立了剪、刻、撕、烧四种技艺。他将自己的熊猫剪纸和生肖剪纸等作品赠送给现场中外媒体记者们,共同弘扬军运精神。

  据介绍,汉阳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与传承,相继打造了江欣苑高龙城非遗传承园和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其中,高龙城非遗传承园是中国首个社区内的非遗保护传承园,6年吸引了54个非遗项目“落地安家”,还和全国400多个非遗项目有合作意向;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是华中地区首个中医药街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