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成立70年:贫困县(市)全摘帽 产业发展防返贫

中国新闻网


图为甘孜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刘忠俊 摄

  中新网康定9月19日电 (王鹏 刘忠俊)9月17日至19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下称甘孜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系列活动在康定举行。记者了解到,2019年底甘孜州1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当前,产业发展正成为当地防止返贫的关键。

  甘孜州成立于1950年11月24日,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川、滇、藏、青交界处,总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县(市),常住人口120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2%。

  甘孜州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而随着18个贫困县(市)于2019年底全部摘帽,标志着绝对贫困已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数据显示,甘孜州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17%下降至2019年的0.23%。2019年,甘孜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31元、12808元,分别是1950年的137.7倍和145.5倍。

图为甘孜县青稞产业园现代化生产设备。 刘忠俊 摄
图为甘孜县青稞产业园现代化生产设备。 刘忠俊 摄

  “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防止返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提升我们脱贫的成色。”甘孜州委副书记石钢表示,甘孜州正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等产业,以促进整个产业链条的提升,实现长效脱贫致富。

  在被称为“康北粮仓”的甘孜县,青稞产业的发展成为防止返贫的关键之一。这里的青稞产量占全甘孜州七分之一,但多年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受到制约,导致藏族民众种植积极性下降,增收脱贫困难。

图为丹巴县甲居藏寨。 刘忠俊 摄
图为丹巴县甲居藏寨。 刘忠俊 摄

  为了提高青稞产业附加值,甘孜县近年建立了青稞产业园,引进上海的先进技术,生产现代化青稞食品。记者了解到,目前产业园一年可炒制青稞熟粉4800吨,另可生产青稞饼干18000盒,青稞饼干进入了上海市场。

  青稞产业附加值提高了,种植青稞的贫困户随之受益。“我们家去年卖青稞总共得了4万多元。”56岁的呷拉乡自贡村村民昂伍向巴说,他家10亩地全部种上了青稞。“现在青稞值钱了,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巴适得很。”

  与昂伍向巴不同,丹巴县喀咔村村民洛太实现长效脱贫,靠的是全域旅游的发展。位于丹巴县城西北部的甲居藏寨,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多年来,依托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村民摆脱了贫困。

图为洛太在民宿上班。 王鹏 摄
图为洛太在民宿上班。 王鹏 摄

  44岁的洛太目前正在一家民宿上班,依靠每月数千元的工资收入,于2018年底脱贫。在打工过程中,他学会了经营民宿,便想自己当老板,从2019年开始着手改造自己的房子。

  “我家里改造出了6间客房,一次能接待12个人。”洛太说,今年国庆节,他的民宿就将开门迎客。“以前挣不到钱,日子不好过,现在旅游业越来越好了,我以后肯定也越来越好。”

  石钢表示,除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目前甘孜州已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帮扶机制,把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群纳入帮扶监测范围。“我们还要做好‘控辍保学’,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完)